在早报副刊读到这篇文章, 读后也有同样的感触,但本身没有那么好的文笔,所以把它放在这,与大家分享.
很喜好这部电影, 小男孩的童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回故一下也有9年了,1997年KOLYA在奥斯卡赢得最佳外语影片的荣誉.
没记错的活第一次是在97或98年新加坡电影节看的.第二次观赏应该是在04年的捷克电影节吧. 与作者一样我也被布拉格的美景迷着, 很侥幸的,在03年有机会到布拉格度假,总于目睹了这个有东方巴黎之称(
快乐的泪光 (刊登于8月23日早报副刊)
● 尤今
“KOLYA”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以捷克语和俄罗斯语为对白,附中英文字幕。
当初买这影碟,只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它拍摄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而我,对这城市念念不忘──忘不了它集绰约风姿与万千气派于一身的超俗美丽。那回的旅游,让我至感遗憾的是:好几卷照片因为人为的疏忽而走光了,因此,我希望在电影中重新拾掇那一份逐渐模糊的记忆。
然而,影片震撼我的,竟不是让我眷恋不已的绮丽风光,而是一份催人泪下的人间温情。
故事发生于1988年的布拉格,当时,捷克还在苏联的掌控中。主角路卡是布拉格一名怀才不遇的大提琴手,风流倜傥,把婚姻视为桎梏,年过五旬,仍然是逍 遥自在的单身汉。许多女性倾倒于他的音乐才华而主动投怀送抱,可是,他却因为经济拮据而决定与一名素不相识的俄罗斯女子假结婚,帮助她取得捷克的居留权而 为自己换取丰厚的酬劳。双方议定半年之后离婚。俄罗斯女子有名五岁的儿子哥耶,与祖母同住。万万料不到,女子婚后竟逃到西德去私会情人,把儿子哥耶留下。 更料不到的是:哥耶的祖母不久病逝,照顾哥耶的担子于是落到路卡身上。
束手无策的路卡把哥耶带返母亲处,要求母亲代为照顾,可是,一向痛恨俄罗斯人的母亲,一口拒绝了。
故事于是在一老一小之间展开了。
路卡只谙捷克语,哥耶呢,只懂俄语。两个连沟通都有问题的人,只好靠肢体语言努力适应。路卡把哥耶当作是摔不掉的累赘,哥耶将路卡看成是有怪癖的老人, 两相嫌弃。然而,后来,哥耶的童真,终于攻陷了路卡心房里那坚固的堡垒,两个年纪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人,建立了相濡以沫的“父子情”。
电影拍得平实而又真实,显得特别的温馨,也特别的感人。
为了给哥耶解闷,路卡大汗滴小汗地砍伐木柴给哥耶雕小玩偶、买蜡笔和画布教他绘画、送小提琴让他学音乐、带他外出骑脚车寻乐子。早熟的哥耶,亦步亦趋地 跟着路卡,玩得很开心,散落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终于,有一晚,上床后,主动给了路卡一个响亮的吻,说:“晚安,老爹。”。
一回,倦游 归来后,路卡在浴缸里放满了水让哥耶享受泡浴,哥耶泡着、泡着,竟把花洒当成电话筒,“拨电”给他的祖母,说:“奶奶,您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呀?上回,我去 医院看您,可是,老爹说您睡着了,不要叫醒您,您几时才会醒过来呢?您如果醒了,就快点回家来吧!”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站在浴室外无意间偷看到这一 幕的路卡,赶紧给他的情人打电话,要求以教俄文为生的情人为小哥耶讲个故事。于是,小哥耶在泡浴之后,便躺在床上,握着电话筒,如饥如渴地让那久违了的俄 语带着他飞往那个美丽的童话王国,听着时,他晶晶发亮的大眼睛薄薄地镀着一层快乐的泪光.……听完后,他满足地叹息着说:“呵,真好听啊!”
就在这时,我眼眶全湿。
啊,再多的玩具、再精采的出游、再新鲜的游戏,通通通通都比不上一个用自己母语畅述的故事。
世界上,有什么语言,比自己的母语更动听、更好听、更叫人动心、更令人动情呢?
《KOLYA》这影片,除了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外,还获颁“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欧洲最佳电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它是实至名归的。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看似平凡,但却寓藏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看懂了,处处都是触动人心的启示;看不懂呢,它就仅仅只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而已。
Wednesday, August 23, 2006
KOLYA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