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07

《剃头刀》的吊诡

Titoudao reviewed on ZaoBao 13th March.

2007-03-13
文/周文龙

看《剃头刀》演出,我像是翻阅一本泛黄相簿,勾起很多过去回忆,包括第一次看《剃头刀》的印象。

  我想,吴文德开始创作《剃头刀》时,有很多深刻的情感在里头,想一口气倾吐出来。尤其是他对母亲的感恩,对街戏沦落的愤愤不平,对时代面貌的缅怀,都在舞台上显露无遗。这使《剃头刀》贴近吴文德内心的炽热情感,有种超越文本的悸动。

■触动人心的情感没有了

  重演《剃头刀》,这种触动人心的情感没有了,吴文德收起昔日激情,更冷静地审视这出戏,更精确地设计演出的场面效果。

  看看新《剃头刀》的演员阵容:黄淑贞、谢敏、陈瑞彪、蔡恩来、陈慧娟、阿蒂丽(Alin Mosbit)等。他们都是目前本地剧场最炙手可热的演员群,深受观众喜爱。而吴文德也擅于利用观众对演员的熟悉度,让演员不时在舞台上跟观众进行互动,增加剧场的热闹气氛,使观众融入剧情里。偶尔演员掺杂流行话题如“Rain演唱会”“你们不听我就投票给Hammer”等,更贴近观众生活,引起他们哄堂大笑。   

  总的来说,演员表演自然生动,彼此之间也颇有默契。比较不足的是,所有演员都非福建大戏出身,演起福建大戏来,唱腔、咬字和做工都有得改进。唯有陈瑞彪演得认真,福建大戏表演算是“上得了台面”。

  这实则也带出演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剃头刀》要说的是什么?

■观众想看道地的福建大戏吗?

  在演出中,吴文德借演员黄淑郑之口,对本地传统街戏渐渐被时髦歌剧和音乐剧所取代感到愤慨。对他而言,街戏的精致性不在外国歌剧音乐剧之下,其美学意义有时更超出后者。通过《剃头刀》演出,他希望观众能正视街戏为重要的艺术形式。

  然而这次演出观众所接触的,是一群英语演员所演出的福建大戏。这些人演得很认真,态度很积极,但他们那“半生不熟”的演出,老实说并没有带出福建大戏的精彩性,有时倒成为笑点。譬如马来演员阿蒂丽那生硬的福建话,还有蔡恩来夸张的戏曲动作,都是逗起观众笑声的滑稽元素。

  如果今天的演出换成正式的福建大戏,由道道地地的福建大戏演员来演出,是否会如此受落呢?观众会想看吗?还是他们更想看“半生不熟”的福建大戏呢?

  这些都是我看《剃头刀》时产生的吊诡问题。

  同样是彰显传统艺术魅力,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找来的是一流的明华园歌仔戏团,演出一流的歌仔戏,让你在笑声中同时被歌仔戏演员的沉稳表演功底所震慑。《剃头刀》也叫人嘻哈绝倒,但笑声后却是空空虚虚的,马上就忘了刚才所笑的是什么了。

  在一个变迁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寻找新的形式,去留住和发扬传统。或许我们也应细想,这些新形式到底留住和发扬了什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