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2, 2006

哈姆雷特

那天才blog了电影《夜宴》与Hamlet, 早报在星期六的副刊也写了同样的文章.

林仁余-哈姆雷特 无法不忧郁

林仁余

   看电影《夜宴》之前,刚好看了DVD中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扮演的哈姆雷特。算是巧合。看着银幕上的葛优章子怡,以及讲究到做作的美术设计,脑子里重叠的是黑白画面。奥利维尔的电影《王子复仇 记》是1948年的作品,只有黑白灰色,只有搭设的内景,可是丹麦王子深邃眼神却比华丽服饰更叫人难忘。

  据说奥利维尔曾经好长一段时间连演《哈姆雷特》的舞台版,把忧郁举棋不定的王子诠释得丝丝入扣,却因为每晚的几个小时都得陷入王子无法复仇的悲伤中,虽然只是演戏,结果造成内分泌失调。

   上一代的艺术精品往往是创作者投入生命的结晶。和朋友说起演精神病演得最出神入化的演员大概就是费雯丽(Vivien Leigh),看过她在《欲望号街车》中饰演神经质的布兰奇的人大概都不会反对。那也是黑白电影,1951年的。后来才知道,《欲望号街车》舞台版在伦敦 首演时,女主角就是费雯丽,导演正是奥利维尔,当时他们是夫妻。她曾说,塑造银幕上的布兰奇,奥利维尔对她的影响比电影导演卡赞(Elia Kazan)更大。有机会把电影《哈姆雷特》中奥利维尔的忧郁狂躁,和《欲望号街车》中的费雯丽那种精神状况在毫无预警中如行云流水般流动的状态作比较研 究的话,该有不少收获。听说后来费雯丽婚姻遭遇许多挫折,还得了抑郁症。

  或许因为付出生命力量,作品中的形象才如此慑人。可是那是前 一代人的作风,现在作戏多了,就如《夜宴》那样的就一个字了得。成为口头禅时,尽失去当初应有的无拘束的潇洒。现代人大概只能这样,经典在我 们手中大概只剩下小品。就如偶尔在路上见到园艺公司的货车载着满车小树在奔驰时会想起莎翁另一出名剧《麦克白》中女巫对野心家的预言,当整座树林移动时就 是你的末日。树林怎么可能移动?那是砍一棵树都得花费不少力气的时代,野心家当然可以安心去谋反。高速公路上超速飞奔的小树林很快失去踪影,我又和麦克白 说再见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很不合适读《哈姆雷特》原著。每天有一小段时间读书的人,已是珍奇动物,可是那样的间断时间只合适读电 视剧式的书本,每10出分钟被广告打断,上厕所听电话开冰箱带些什么吃的喝的再回来继续。过去时代的书不是为如此生活方式而写的,它们要求的是一对一的义 无反顾的绝对忠诚及毅力;当时或许不需要太大毅力,因为那是很容易静静集中精神阅读的时代。

  看DVD原来是再读《哈姆雷特》的前奏,希望借助奥利维尔的魅力增补一点毅力,现在被《夜宴》插了进来,哈姆雷特全被搞得灰头灰脸,奥利维尔的风采也打了折扣。看样子只好再请梅尔杰森(Mei Gibson)的现代版《哈姆雷特》来拔刀相助才行。

No comments: